群峰竞秀的峡谷间,人们熟知的“网红小火车”连接着谷底和天海,独特的观光体验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打卡。一张张笑容的背后,有一群人正起早贪黑,默默穿梭于各个设备之间“望闻问切”,全力保障缆车运行安全。
2024年7月16日,黄山市人社局一行赴西海观光缆车向“黄山市谢文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工作室以“缆车卫士”团队为主体,担负起引领观光缆车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的重任。
“要从‘我’到‘我们’才能激发无穷的动力。”团队负责人谢文杰说。2011年谢文杰就来到西海观光缆车筹建组,几乎全程参与缆车的建设、试运营到成熟运营各个阶段。在缆车工作十余年时间里,谢文杰反复打磨自己的技术水平,从最开始对缆车设备一无所知日益成长为团队负责人。
黄山市人社局为“谢文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西海观光缆车控制系统复杂,机械结构精密,专业涉及领域多。为提高团队设备保障水平,谢文杰带领团队成员对该套系统进行深入钻研,实现了从熟练掌握到创新运用的飞跃,先后自主完成主动轮轮位监测、牵引钢丝绳截绳方案改进、FUA通讯系统改进、上中下站通讯“光电”改造、钢丝绳除冰专用工具、轮衬更换专用切刀、托索轮轴承拆装专用工具、钢轨轨距调整专用工具等攻关项目,其中,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此外,谢文杰对外方的牵引绳截绳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电动驱动取代人力驱动,松弛牵引绳,留取需要截断的牵引绳长度,工作效率获得极大提升,作业时间由原先的6小时缩短为2小时。他还对上中下站设备通讯进行了光电改造,增加了一套备用通讯系统,进一步增强缆车运行的稳定性。
在缆车工作至今,“缆车卫士”团队成员穿梭于白天与黑夜之间已是常态,清晨从检修开始,夜晚以检修收尾。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巅,四百多米高差的线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们都要细致查看每一处,为游客的安心出行保驾护航。“钻研技术的人对细节要非常敏感,发现一些不同于平常之处时,我们就会及时查找原因,有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会加班到很晚,反复做好排查。”谢文杰说。
观光缆车技术团队开展设备检修工作
当远处的夕阳缓缓落下,对讲机里传出:“控制室,发车到线路!”的指令。成员们戴着安全帽、穿着安全带,开始了运营后的检修工作。当炽热的汗水滴到冰冷的支架上时,一天的工作才逐渐接近尾声,伴随着车轮压过轨道的“轰隆”声,又是等待新的一天到来。
十余年间,缆车检修班组日渐成熟,许多成员也都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他们担负起设备检修维护的重任,每天清晨开始设备早检,游客高峰期时在原有的巡检的基础上,定时对重点部位等再进行一次巡检工作,在团队全体成员的保障下,“网红小火车”累计安全运送游客超700万人次。
2021年底,西海观光缆车两人入选2022北京冬奥会索道保障团队。观光缆车总经理许敏作为黄山索道保障团队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圆满完成冬奥索道保障任务,获得主管部门及赛事主办方的表彰。十余年来,西海观光缆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黄山索道品牌建设贡献力量,缆车技术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安全生产示范岗、省青年文明号标兵、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索道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冬奥保障团队资料图(左图)
观光缆车技术团队获奖情况(右图)
建好人才梯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团队通过“一日学习”、技能竞赛、师徒结对等方式,加快索道技术人才培养步伐。
90后的吴小君于201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黄山工作,目前在观光缆车工作已有六年。从陌生到渐入佳境,吴小君在工作中不断磨砺成长。2019年,刚上岗不久的吴小君便迎来大型检修任务。这次经历让吴小君深刻体会到钻研技术的重要性。在团队前辈的指导下,吴小君进步飞快,被选派随黄山索道团队前往北京2022冬奥赛区参与为期5个月的赛事保障任务。在2023年“徽州百工”黄山市索道行业技能大赛中,吴小君凭借突出的专业技能水平获得二等奖。
吴小君参加2023年”徽州百工”黄山市索道行业技能竞赛(左图)
西海观光缆车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右图)
近年来,西海观光缆车人才培养工作彰显成效。2023年初,团队自主完成年检项目中的1号车厢行走轮和轨道制动器油缸更换等重大检修工作。此类项目以往均是外请生产厂商及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为进一步锻炼缆车技术队伍,技术团队通过不断研磨、实践,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完成了该检修项目,直接节约成本10万余元。
下一步,“缆车卫士”团队将继续秉承责任担当,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缆车技术检修、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顽疾”,通过集思广益和科技创新进行创新改造;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强化日常检修工作,为缆车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END
来源| 黄山西海观光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