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黄山云谷索道技术安全部电气主管王小利同志成功当选为全国青联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这一殊荣的获得,不仅是对王小利个人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对黄山索道青年群体在工作中展现出的青春风采的认可。
2015年,王小利正式加入云谷索道,成为技术安全部的一员。十年来,他始终秉持责任感与创新精神扎根于海拔1650米的黄山之巅,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从一名“行业新人”成长为“技能大赛常胜将军”。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他先后在2016年安徽省最美青工比赛、2018年徽州百工索道技能邀请赛、2019年黄山市索道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荣获“省青年岗位能手”“黄山市索道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当选“安徽省青联委员”,他所在的工作团队近年来还获得了“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黄山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匠心写就创新篇章
在工作中,王小利不仅严格按标准执行索道设备运营维护任务,还与同事共同改良检修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获得行业认可,为索道安全运营作出了突出贡献。曙光初现,王小利和同事们背负二十斤的检修工具攀上支架,以“三维诊断法”触诊轮组设备,如老中医望闻问切一般感知设备震颤的细微变化、辨别机械运转中的异常音律,又手持精密仪器测量钢索张力,确保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三,守护每一日的平安运转。而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去,王小利和同事们再度攀上支架,以自主研发的“绳位测量仪”扫描百米悬崖间的每一寸钢索,每一点发丝般细小的偏移在这台“索道CT机”之下都无所遁形。
不仅如此,近年来,王小利还与同事们一同对日常使用的工具进行小创新、小改造,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更节约了维修成本。如改造升级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效滤除电网中的谐波,减少配电网络的损耗,节省电能损耗及维护元器件约20万元;改进车厢广播发射系统,改造车厢广播供电系统,将维护时间从半小时缩短至3分钟,节约维修费用约10万元;自制电动工具拆检抱索器,为每项拆卸过程减少10分钟耗时;制作板件指示灯对比卡片,便于在处理停车故障时对照找出异常点,缩短抢修时间。好钻研、肯吃苦,这是云谷索道技术团队全体成员的共有面貌。
初心守护四季平安
索道检修工作来不得半点懈怠,无论严寒酷暑,王小利始终与同事们站在第一线。2023年,除夕夜的一场大雪将黄山变成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云谷索道3号支架发出尖锐异响,零下15℃的寒风中,王小利甩掉结冰的手套,徒手攀上凝结着冰柱的维修梯,在大雪中凭着肌肉记忆完成多道复杂的检修工具,每当双手被冻僵,他就停下来哈一口气继续干。“异响已成功排除,设备运行稳定,可以发车。”深夜,守在控制室的同事终于收到王小利在对讲机中发出抢修成功的信号。
这样的值班值守,王小利已连续经历五载春秋。面对“值不值得”的疑问,这个腼腆的皖北汉子搓着冻得通红的手掌说:“只要游客能在黄山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我觉得一切都值,这里就是我的家,守护好大家的安全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传承打造过硬队伍
王小利的成长历程,是黄山索道青年团队的缩影,他们以创新精神攀登行业高峰,用专业奉献守护绿水青山。近年来,黄山索道以“青蓝工程”“一对一传帮带”等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技术能手,这支充满活力的工作队伍不仅以“一日三检”的严格标准确保索道安全运行,还曾光荣参与北京冬奥会、残奥会赛事保障工作,展现出了黄山索道团队的过硬技术水平。
此次王小利当选全国青联委员,不仅是个人与团队的骄傲,更是新时代黄山索道青年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生动典范。平凡岗位铸就非凡价值,今后,还将有更多黄山青年以其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景区发展大局,持续挥洒干事创业热情,用实干担当书写“黄山上的中国服务”,用技术创新打造“云端上的中国标准”,让青春之花在黄山之巅绚丽绽放!